抗日大刀法

黄啸侠 (1900-1981) ,又名钜添,出生于广东番禺,是一位爱国武术家。1919 年黄啸侠曾加入广州精武体育会,1927 年广州市政府成立国民健身会,教学点设在广州市惠福东路大佛寺内。1928 年,在李济深主席推动下创办 “国民体育会” ,黄啸侠担任广州国民体育会武术教练、国术部主任。

1931 年日军入侵东北三省,广州市政府邀请国民体育会的武术教头,以南方拳艺作为根基,各武术流派各有各的特点,集思广益,取长补短,组织训练一支可保护政府要员及随时上战场的军人队伍。当时这批军人经过严格审查和考核,与多名师傅联合创编大刀杀敌技法及执教大刀队,黄啸侠任编写大刀技法及执教大刀主要成员,黄啸侠把他所学的罗汉门刀法作为基础编出一套大刀杀敌技法。

武术界一向有 “夺命长枪,舍命刀” 的说法。相对来说,中国军队开始的刺杀技术不敌日军,一方面当时中国军队的刺杀技术主要源于北洋军,在动作上不如日本刺杀简单有效。而且中国军队用的 “汉阳造” 和日军用的 “三八式” 相比,汉阳造枪身短,刺刀品质也不如对方。以致当时中国军队在与日军白刃战中吃了不少亏,官兵伤亡较多。黄啸侠研究了日军刺刀技法,在罗汉门刀法的基础上,创编了克制日军刺刀的 “抗日大刀法” 教材。

刀法主要有:砍劈、撩、扫、撇、推、扎为主攻。挂,架、侧拦、下拦、背、缠头裹脑等为防守。当时入选大刀队非常严格,除了有爱国思想之外,身体素质也需要达到严格的要求,大多数成员来自福建、潮汕两地,也有来自顺德、江门一带人员。大刀杀敌技法应用于夜间作战,突袭战术,夜间偷袭,近身肉搏等。

1932 年 1 月 28 日,日军悍然向上海闸北守军十九路军开火, “一·二八” 事变爆发。十九路军将士奋起抵抗打响了淞沪抗战的枪声。在这场战役中,十九路军出现支背着大刀和短枪的部队。军中的广东子弟兵在双方装备悬殊的情况下,抗日大刀法对日军造成了很大杀伤。打到日军三次更换主帅。十九路军奋战 33 天击退日本多次进攻,抗日大刀在抗日战场上名声大噪,战果显著。当年 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” 唱响了全国大江南北,成为鼓舞全国军民奔赴抗战前线英勇杀敌的进军号。后来抗日大刀法在各军队内传授

劈刀

C35011B6-5D72-4258-8EE9-2434C5EFD1F5.png

图1 - 横劈刀

D4DCE97B-00CF-42C8-8CAE-1B8103FB5D2F.png

图2 - 竖劈刀

A5F9A5ED-F580-467B-B5B4-218CF07FB138.png

图3 - 斜劈刀

扫刀

横扫刀

图4 - 横扫刀

扎刀

直扎刀

图5 - 直扎刀

撩刀

归撩刀

图6 - 跪撩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