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啸侠拳法拳操创编依据
《黄啸侠拳法拳操》是依据《黄啸侠拳法》(1983 年黄鉴衡著)“80 年代国家体委挖掘整理”练手拳(蔡云)、练步拳(袁耀南),以及黄啸侠其他套路的动作为元素,结合广播体操的结构、特点和规律创编的,具有南拳风格特点的拳操。
黄啸侠拳法拳操创编理念
根据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 年版)》相关内容分别结合水平一(1 - 2 年级)、水平二(3 - 4 年级)与水平三(5 - 6 年级)学生的特点。对初级、中级、高级分别有以下区分:
初级拳操以简单易学、淡化套路为原则培养对黄啸侠拳法的兴趣为主要目的。技术内容。以黄啸侠拳法的基础动作为主,本套选取内容为:手法包括牵缘手、冲拳、勾拳、对拳、弹拳、扫拳、斫拳、推掌、插掌、圈拳、架掌、拦掌、滚桥、分桥等14种,步型包括弓步、马步、虚步、拐步等四种;腿法包括趟腿、轧腿、弹腿等 3 种;动作方向。动作方向以左右两个方向为主,强调左右对称,具有操化特征,更具吸引力;动作节奏适中,以两拍一动的动作为主,技术动作规范中不失趣味性与灵活性。
中级拳操在初级拳操为基础上内容更丰富,在手法中增加了分龙手、双擒手、顶肘、挂拳、砸拳、仰冲拳、下栽拳、架拳、拨拳、撇拳、拨掌、截桥、虎爪、抄手、托掌、顶掌、拉手、按掌等 18 种;步型步法增加了:吞吐步、扭步、撤步、并步、换跳步、趋步、迫步等7种;腿法增加了弹腿、正蹬腿、侧踹腿等 3 种,以及提膝平衡等动作;同时还加入了“对练”一节,体现攻防,增加趣味性,以进一步加强对黄啸侠拳法的认识与理解;动作方向。由初级的单一运动方向增加到两个不同方向,如“第四节 勤练腿法助平衡”中加入了反方向腿法,“第五节 跳跃擒打促敏捷”中增加了转身跳跃;节奏与风格。适当增加一拍一动的数量,并在对动作规格中融入攻防内容,如对以弹性拳法、冲拳为代表的技术动作进行了突出,同时还加入了“对练”一节,进一步加强习练者对黄啸侠拳法的认识与理解。
高级拳操在初级、中级拳操的基础上,内容更加丰富,难度也有所提高。体现在手法上增加了穿桥、拦掌、切掌、插掌、盘肘、双擒手、下冲拳、按掌、挂拳等 7 种;步型步法增加了垫步等;腿法增加了钉腿、腾空箭弹等两种;主要内容以套路(以练手拳、练步拳为主、对练等)中的连贯动作组合为主,为套路学习奠定基础;动作方向在中级三个方向的基础上,强化了转换的频率、节奏与突然性,并加入了步法内容(前进步、后退步);动作结构更加紧凑,动作节奏更加明快,动作组合间的衔接更加连贯流畅,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黄啸侠拳法的技术风格。
黄啸侠拳法拳操创编原理
一、保留传统拳术,吸收西方拳法
中西武技相结合、传统武学与现代技法相融合是黄啸侠拳法的风格特点之一。因此,本套拳操创编以黄啸侠练手拳、练步拳为主要内容,并结合西方拳击等相关技法,以体现黄啸侠拳法的风格特点。
二、强化桥手练习,注重桩马训练
黄啸侠又称“铁臂鸳鸯手”,上肢动作以连续冲拳,快打快收拳法为主,下肢动作以高桩马、低腿法、快速移动为主。因此本套拳操的创编注重桥手与桩马的练习,如采用“一步多手法”的固定桩马桥手练习,“桩马多变化”的变化桩马练习为主。
三、强调身心协调,注重攻防含义
黄啸侠拳法既有强身技法,又有强心功法。因此,本套拳操创编不仅注重动作的练习,也强调武德的培养与内在的修养;既有单练,又有对练,如动作练习与拳操口诀相结合,中级、高级拳操包含双人对练内容。
四、具有操化特征,符合运动规律
《黄啸侠拳法拳操》(草稿)动作编排以“强身心、重攻防”为理念,整套操的动作组成包括拳法进攻、桩马练习、腿法进攻、跃步敏捷、上下攻防、综合练习及功法练习等 7 节动作。在练习形式上具有左右对称性,由局部动作逐步过度到整体动作,运动强度整体上呈现出倒U形,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。
五、凸显风格特点,加深拳法理解
动作的名称以动作寓意为理念,既包含了动作内容,又突显了动作目的,具有形象性、趣味性、直观性的特点。动作的特点包括手法紧密、步法灵活、进攻性强、易学易练、节奏有序等,且具有明显拳种风格特点。既能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、强化攻防意识,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,也能加深学生对于武德武理修养的理解。